【525世界甲狀腺日】港一成人患甲狀腺結節女士佔多數 結節巖巉或帶鈣化點或屬惡性腫瘤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0/05/25 09:47

最後更新: 2020/05/25 09:49

分享:

分享:

2008年歐洲甲狀腺學會及美國甲狀腺學會將5月25日定為世界甲狀腺日,望人們關注甲狀腺健康。(Getty Images)

甲狀腺是位處氣管兩旁的腺體,像一隻展翅的蝴蝶。美麗的蝴蝶亦有其哀愁——其一是患上甲狀腺結節,可影響呼吸及飲食,5%的結節更可能是癌腫瘤。記者趁今天(5月25日)世界甲狀腺日,實地觀摩無創超聲刀(HIFU)治療甲狀腺結節情況,大開眼界。

無創超聲刀(HIFU)是一個冷卻加熱裝置,白色機械臂盡頭的探頭放甲狀腺結節病人的頸項,利用高強度聚焦超聲波,以攝氏85度熱力消融結節。見病人服鎮靜劑後熟睡般躺在床上,電腦熒幕上顯示一堆小格子,表示消融的位置。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梁熊顯教授指出,此治療每次需時約1小時,病人毋須麻醉,消融的位置也無傷口。

梁熊顯教授指無創超聲刀治甲狀腺結節已四、五年,這微創方法毋須麻醉,年紀大也可進行。(湯炳強攝)

正常的甲狀腺既是外觀看不到也觸摸不到,當該位置長了結節或腫脹便會顯露出來。梁教授說:

欲知道是否甲狀腺,只要吞口水便知道,因為甲狀腺與氣管相連,當吞嚥時,整個喉嚨會郁動,便是屬於甲狀腺位置,其他部分都不會這樣郁動的。

 女性患者較多 

甲狀腺結節甚普遍,約5%-10%人會在頸項上觸摸得到,女士尤常見,患上的男女比例為1:5,大多數人無病徵,小部分有病徵的是結節脹大至壓着氣管,令呼吸有困難;吞嚥有困難或喝水時被嗆着;躺下時有被「箍」頸、呼吸不暢順的感覺。

求醫時,醫生會問診,如家族史、檢查、再進行甲狀腺超聲波確定。梁教授表示,一般來說超聲波能分清結節內裏有否水份、固體抑或是腫瘤,之後再做穿刺,抽組織檢測是良性或惡性。良性可選擇超聲刀、惡性則要施行手術切除。

2015年至今,本港以無創超聲刀治療甲狀腺結節接近5年,目的是把結節縮小而毋須開刀,使其慢慢收縮。傳統手術是在頸上開刀來切除半邊或整個甲狀腺,超聲刀好處是微創手術,病人毋須開刀、不用住院、不用全身麻醉,毋須切除甲狀腺可保留其功能,是多人選擇的原因。

無創超聲刀以白色機械臂探頭放甲狀腺結節病人的頸項,利用高強度聚焦超聲波,以攝氏85度熱力消融結節。(湯炳強攝)

消融組織被身體吸收

無創超聲刀治療原理是,當超聲波聚焦在某一點會產生熱力,把結節逐個位來消融,熱的時候組織會產生氣泡如煲水般,消完會見到白色影像,這正正是氣泡。消融後的結節組織會由白變黑,慢慢被身體吸收。他說:

我們發現,燒完的結節頭一年會逐漸收縮,至一年半情況會穩定縮小。患者若感到病徵不再受影響可不用理會;亦有病人想再將結節收縮,可考慮再進行這項治療。

無創超聲刀亦有限制,梁教授指甲狀腺結節大於6cm、7cm,並不建議使用此法,因結節體積愈大,超聲刀的效果相對減低,因消融的時間愈長,結節消失也需時較久。

病人右方甲狀腺有結節,進行無創超聲刀後第3及第6個月結節逐漸消減,效果彰顯。(被訪者提供)

原因不明的結節

好端端甲狀腺長出結節,梁教授指多屬原因不明,惟家人長有甲狀腺結節,患上風險確是較高。父母有甲狀腺結節而子女也有的情況頗為常見。患者發病期多為20-30歲,有指壓力、體內女性賀爾蒙較高者等、曾接觸過輻射、攝取過多或過少碘質等都是誘因,但上述因素尚需更多研究證實。

結節有可能是良性,也可是惡性,正是患者最感擔憂的地方。他指出,從照超聲波的形狀可作初步判斷,雖然大多數是良性,但是部分結節形狀巖巉、或帶有鈣化點、顏色較黑,這類癌症機會高達50%-60%。

既然不少人患有結節,究竟何時需求醫?如覺得外觀上有影響,有患者欲除之而後快;亦有是本身結節是細細粒,但1年內增大了1倍,或已有病徵如對呼吸、吃東西、睡覺等有影響,想作出改善的話,便需考慮要求醫。

甲狀腺疾病兩大誤解

誤解1.「大頸泡」即甲狀腺結節?

正解:「大頸泡」即甲狀腺變大,變大原因眾多,有些人就算無結節,甲狀腺都會變大。梁教授解說「大頸泡」只是一個統稱,即是甲狀腺腫脹,要找出腫脹真正原因如結節、多結節性(不只一粒,多發性)、甲亢或甲低(甲狀腺功能過高或過低)、甲狀腺發炎甚至是癌症所致,必須求醫檢測證實。
 
誤解2:驗血可以驗到有無甲狀腺結節?

正解:很多人誤解,驗血甲狀腺功能正常,以為甲狀腺無事。事實上甲狀腺結節從血液檢測無法顯示,甚至有結節的人大多數甲狀腺功能正常,要檢測應該要照超聲波。

記者:周美好